第109章 定川蜀-《我在大明养生百年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3/3)页
    这给大明的商人,还有乡绅开了个口子,他们纷纷给自己看好的“贤才”造势造名,资助钱财举办诗会等,为贤才上升提供方便。
    导致在大明停下科举之后的十来年间,朝廷里进入了大量的,靠着关系进入朝廷的官儿,这种官员,南直隶府尤其多。
    前世那个时空,洪武十八年爆发的郭恒桉,与其说是官场舞弊桉,赋税造假。
    不如说,是因为大明十年没开科举,导致大明南方荐举出来的乡吏,知县这些,和能交赋税的大地主阶层沆瀣一气不交粮赋,官府只能想办法填坑造假,最后暴雷。
    任用北人为南官,能少许多包庇,为朝廷征收起粮食来。
    此次,因为方孝孺负责大明的中卷,负责云南,四川,贵州等地举子生员考试,所以吴中等几个人留在蜀中,也能得方孝孺照拂。
    另一边。
    “爹。”
    朱雄英进入朱标的船舱,朱标正在和地方官员处理政务。
    主要,就是集中在户籍,黄策地契这些东西上。
    元朝时,蒙古人有意不对四川大治,因为此地的老百姓十分反元。
    他们攻入之后,将城池烧毁了,城墙拆除,捎带着,成都府的户籍,税表等,全都没了。
    而明玉珍入主川蜀,也只图享乐,主要统治着成都城池周边,也别提什么户籍税册。大明接受过来的,是一个两眼一抹黑的西南地区,甚至还不如甘肃,甘肃因为地处丝绸之路要道,大元也对户籍做过统计。
    如今,大明经过这么多年的丈量,统计,堪堪初步完成了川蜀之地的户籍赋税统计。
    “参见太孙殿下。”
    川蜀本地的官员,连忙拜见。
    而景川侯曹震,吉安侯陆仲亨,还有四川教学方孝孺,早早就到了汉中迎接太子朱标和朱雄英,此时也在船舱中。
    “免礼。”
    朱雄英摆摆手,他坐在一边旁听,方孝孺见众臣都围着朱标,自己也插不上话,缀后几步,靠在朱雄英身边,低声道:“太孙殿下,有好事。”
    “什么好事?”
    “我国安司按照太孙殿下的图纸,发现了滇南铜矿,产铜极多,我大明得一聚宝盆矣。”
    “这算什么好事?”
    朱雄英摇摇头。
    山西还发现了大量煤矿呢,大明九边卫所,以后就不那么缺柴火烧,能喝热汤了。
    不过……
    朱雄英忽然想起一件事来。
    对啊,我怎么把这事儿忘了。
      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