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2章 君山银针-《大将军的读书郎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3/3)页
    说实话,这几日,温家庄更热闹了。
    他不止要跟族人们说这事儿,还得去那青皮老大的家里说……毕竟青皮老大也是他们温家庄的人了……以前不承认,现在必须要承认了,因为青皮老大是个无赖头头儿,将户籍落在了温家庄。
    这个时候,他就算是温家庄的一员啦!
    但是青皮老大也很狡猾啊,他就拿了二十斤粮食出来,他那大宅子里,一千多斤粮食,不差这二十斤。
    可是人手的话,他就全家落户在这里,可他那些手下的无赖子,不止五十人。
    全都是青壮!
    温村长看着眼馋,提议让他们去送粮草,结果他们要吃喝费用,误工费用等等,一个人开价五十两银子,不然休想他们挪动一步。
    再一个就是,村里的青壮们要是真的走了,这帮人恐怕会闹的更欢实。
    这几日闹的温村长,头发都掉了好几大把。
    族长的脸色也不好看,每天闹闹吵吵的,别提多郁闷了。
    而且都是族人,亲戚,说起来,真的是打断骨头连着筋。
    一窝蜂的找上来,给谁面子不给谁面子?
    粮食不好收,更不好送!
    想到这里,他就觉得温润不安好心,该不是让他们温家庄的人,去山南大营吧?
    那地方比总督府和府城,都要危险!
    去总督府,容易被扣下当苦力,干活儿。
    去府城最合适了,但是去府城开销大啊!
    可去山南大营就更危险了,容易回不来。
    “县令大人,我们温家庄如今可耽误不了春耕,我……。”温村长想要哭诉一番。
    结果他一开口其他人也开口了。
    理由都差不多,大家都想挑选对自己有利的目的地,征收粮食的时候,着急上火,可运送粮草,更让他们心思浮动。
    但是他们说他们的,辛县令低头喝茶,温润却开了口:“过几日,在下要给祖父母和父母迁坟,清明的时候,也好祭祀一二。”
    温润突然提起来迁坟的事情,与此时的气氛,有些格格不入。
    “哦?我听座师提过你的事情,但是你这要迁坟是……决定好了吗?”辛县令不明所以,但是他觉得温润不会无的放矢,就顺着话茬儿接了下来:“可有选择地方?请了阴阳生?”
    “这次来县衙,一个是来寻您喝茶,另外就是想请阴阳先生给看看,这迁坟的事情,我也不知道是个什么章程。”温润道:“得寻个好日子。”
    “这可一定要重视,本官记得白云观的老观主,就是本县的道录司。”辛明大人很热心:“白云观现任的观主,是他的亲传弟子,有名的阴阳先生,你写一封拜帖递上,他一定会出手帮你。”
    县衙设僧会司管理佛教,道会司管理道教。
    说是道录司,其实就是个荣誉称号,挂着个职位,第一呢,是让县衙的人员编制齐整,第二就是跟朝廷拉上关系。
    宗教在这个时候,发展的很快,也很受重视。
    除却这佛道两教,一般的教派都是野教,不受朝廷的承认。
    而永年县这么一个小地方,只有一座寺庙,一座道观,佛道的人还相互认识,没事的时候,还能凑到一起,下个棋啊喝个茶,或者谈一谈佛理禅机,道家经典。
    辛明对大师与道长是很尊重的,属于那种高高挂起的态度。
    “那就多谢大人了。”温润知道,有了辛明这位县令大人的一句话,那位阴阳先生肯定会尽心竭力。
    这么热闹的时候,温润却提了一个风牛马不相及的话题。
    关键是,县令大人还跟他聊上了,还要帮忙……那帮人彻底闭嘴了。
    安静了之后,辛县令才放下茶碗:“回去商量好了再来谈论此事,对了,三天时间,第四天再来这里,第五天就要组织起人手,十天之内必须起程。”
    这是下了最后通牒,此事不成也得成了。
    温润却是看着温村长,笑的特别,意味深长!
    作者闲话:
    这是个伏笔哦!告诉你们一声,记住啦!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