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0章 北地风云起辽东-《我在大明养生百年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3/3)页
    永平侯谢成,当年跟随徐达南征北战,又和邓俞搭档过,在山西根深蒂固,将校卫所官兵千户,基本都是他谢成家丁亲卫出身。
    因此,在晋王朱棡就藩山西时,朱元章赐婚,让朱棡娶了永平侯谢成的女儿为晋王妃。
    按道理,作为勋贵,应当奉公守法,可是谢成久在山西坐镇,山西晋代之地,民风彪悍,多通北狄,所以免不了手下军头有贪墨和杀良冒功之事,后来渐渐的晋代之地的明军卫所,贪墨良田成了约定俗成的规矩,谢成也并不约束。
    晋王朱棡过去之后,仗着自己老丈人是谢成,又是堂堂朱明皇室,一度想要制止山西明军卫所的不良之风,结果发生了庖厨给他下毒,他鞭答庖厨的事件……
    有些事,也并非是谢成能掌握的了。
    土地,不管在任何时候,对于华夏的大地主阶级都是硬通货,即便如今大明皇家银行转移了一部分影响力,但是这个影响力还远远未到大明的勋贵和大地主们,放弃侵吞良田上。
    山西移民众多,当地有许多大家古族,譬如金末大词人元好问家族,元氏,就是北魏皇室后裔,唐朝丞相元载的母族,在唐朝就十分庞大,似这种古族,想要让他们移民,不动用非常手段很难施行,如今的山西其实是个火药桶,许多火星子都没捂住了,并未爆出来。
    朱元章为了告戒谢成约束手下,亲自下旨,并没有封赏谢成一千石公田的侯爵官田,对谢成大家叱责,然后提拔谢成的儿子。
    此举是在告戒谢成,你若是再不约束手下,我就对你下手,咱对你的恩情,报在你儿子身上!
    “晋王将军屯田以均田土改的名义,占为己有,并不分发给底层军户百姓,还私吞山西移民田,划归为军屯田,将次田置成良田……”
    李善长将那鹰信拿着,读了一遍。
    他和汤和对视一眼。
    两人都是就随上位之人,跟着朱元章多日,约摸都能摸到朱元章的脾气。
    朱元章背负着双手,望着远处朱雄英和马皇后常住的别院,他们在香林寺旁的琵琶湖,置办了一座小院儿居住,晨钟暮鼓。
    和皇城仅有一墙之隔,但的确少了许多勾心斗角。
    马皇后的心情和身体都肉眼可见的有好转。
    这段时间也并非没有发生宫斗事,因为马皇后在宫外养病,六宫暂时由李淑妃代管杂事,结果李淑妃暴卒。
    如今,大明的后宫,大权实际上在郭宁妃手中,她渐渐独摄六宫,太子妃吕氏在宫中吕氏老人被驱逐后,也低调许多,一门心思培养朱允炆。
    而朝中重臣,见郭宁妃得宠,不少勋贵和郭兴郭英走的极近……
    朱元章第八子,潭王朱梓,已经前往长沙就藩,说来奇怪,朱元章将陈友谅旧将,宁夏都指挥使于显的女儿赐婚给潭王朱梓,此人曾是陈友谅麾下大将,当年在荆楚极有名望,投降后,被派去宁夏戍边。
    陈友谅的两个兄弟陈友当陈友直,投降大明后一个被封为归仁伯,一个被封为坏恩伯,二人闻言大吃一惊,上书哀求不可,长沙虽然距离武汉,江西有些距离,但是顺江而下顷刻便到,且荆楚,江西曾是陈友谅旧地,至今还有些旧民怀念他当时恩义,立庙祭祀。
    如今将潭王朱梓封去长沙,还辅以陈友谅旧人,这岂不是旧珠还椟?
    而朱元章却并不理会,反而专门派遣陈友谅曾经的丞相,临川侯胡美,亲自去督造潭王朱梓的府邸。
    胡美本是陈友谅心腹大将,在江西,荆楚极有人望,其妻子胡妃还被朱元章擢升品阶。
    这使得大明朝局,顿时紧张起来……
    毕竟,当年陈友谅身死,他另外一个丞相张必先不知所踪, 邹普胜隐姓埋名,又有宫人蛊惑潭王朱梓乃是陈友谅遗腹子……天子此番用意,讳莫如深。
    说来也奇怪,就连朱元章自己,走出了那高墙大院的紫禁城,都觉得自己心情舒畅许多。
    朱元章眯着眼望着远处,沉思了片刻,嘴角一撇澹然道:“北方卫所军屯田土改,暂缓,等咱太学和国子监的监生,丈量完了全国的鱼鳞图册再说。”
    “若是丈量十年,就十年后再均,若是丈量二十年,就二十年后再均。”
    “至于南方,南直隶各地,都要悉心推动均田,让军户良家子,各地皇田官田的佃户人人有田耕。”
    “浙江沿海,劳烦汤和你去走一遭吧,咱担心别的人去,压不住方国珍留下那帮旧部。”
    当年,就是汤和亲自招降的方国珍。
    事后,方国珍旧部也是汤和分化安置,他对于方国珍的子侄也多有招抚,故而在那些改行做老本行的船户中极有威信。
    朱元章说完后,背着手望着远处,背对着李善长和汤和二人。
    “冯胜尚能饭否?”
    朱元章忽然问了一句有些跑题的话。
    李善长眸子微微眯起,低声道:“若是征辽东,仅冯胜尚不足以平辽。”
    大明之患,不在于内。
    如今只要解决了外患,内忧自然有慢刀子钝。
    君臣二人对视一眼,一切尽在不言中。
    汤和见状,则是低垂下了头。
    加入书签
      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