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9章 光脚的不怕穿鞋的-《我在大明养生百年》
第(2/3)页
招招手,朱雄英呼唤朱允熥走过来。
将食指和中指并起,抵在朱允熥脑袋上,朱允炆语重心长地道:“你要牢记我朱明皇家子嗣,与赌毒不共戴天,还有不可沉溺……”
朱雄英手指头还未弹出,朱允熥那略显呆愣地眼眸却闪过一丝狡黠,在朱雄英的手指弹过来前,往后躲去。
他又弹,朱允熥又躲。
朱雄英一愣。
“允熥,你怎么知道大哥要弹你脑锛儿?”
朱允熥嘿嘿笑道:“大多你每次都用这招弹允炆哥哥。”
朱雄英双手抱胸撇着嘴。
见朱允熥面似憨厚,实则粗中有细,心中不由又好气又好笑,原来自己这个三弟朱允熥,是看似笨拙,实则精明。
有些郁闷地伸手抓向脚边来回摇头摆尾,低眉顺眼的大黄犬,谁料那大黄犬见朱雄英面色不爽,竟然在朱雄英手中一扭,躲闪了过去,就在一边来回跳跃,摇头摆尾咧嘴笑,却并不近身。
“嗯?”
朱雄英又是一愣。
“这狗子,反诈意识很强啊!”
他顺手又伸手挼向一边的朱允熥,谁料到朱允熥又躲过他手掌,嘴中埋怨道:“大多,你不能摸我脑袋,乳母说,老摸允熥脑袋,允熥会变成小傻瓜,还会变成秃子。”
朱雄英顿时大怒。
“说,你和这条狗子加起来七百九十九个心眼子是从何处学来!”
……
应天东城有座酒楼,唤作春凤楼。
这春凤楼临近玄武湖,距离中山门也不远,有一些贫民搭建的棚户,集市时常有农民将农作物和鸡鸭鱼肉等物拿来买卖,渐渐形成一个鱼龙混杂之所,唤作东门菜市口。
而春凤楼高有三层,在这鱼龙混杂之地显得十分气派。
春凤楼左右有许多勾栏青楼,一些闲散泼汉短打装扮,露出毛发浓密的胸膛,蹲坐在春凤楼门口左顾右盼,这帮人是这东门菜市口的青皮无赖,平日里在这东门菜市口收取摊位费和保护费,还搞些牙行脚行买卖,菜市场的肉档菜铺,还有这春凤楼都是这伙人打点。
其实这春凤楼,乃是淮西大商人所建,楼中菜食也以淮西菜为主,平日里,多有淮西勋贵来此相聚。
门口那些青皮无赖,也大都是大明军中退下来的老卒。
如今他们不再操刀子砍人,而是在这里开肉档卖肉,卖菜。
这也是洪武十三年,胡惟庸案之后,淮西勋贵老人们,少有的几个可以公开聚一聚的地方。
此刻,春凤楼中。
一群淮西乡党,正聚在楼中饮酒作乐,听曲儿谈天。
他们并非去不得高档酒楼,来此作乐,主要是因为这家春凤楼的东主之一,乃是吉安侯陆仲亨。
洪武十三年,他因为和胡惟庸之案做罪当诛,但是因为法官求情,且朱元璋念在陆仲亨当年多有战功,为大明出生入死,免他死罪,只叫他交出和胡惟庸党经商贪墨的钱财宅邸,将他贬为闲职。
十四年末,为了给蜀王朱椿将来就藩做准备,上位命他用一年时间,召集工匠,医匠,军户万人,前往成都坐镇。
如今,万事俱备,他即将率领万人,前往蜀中成都。
“恭喜吉安侯!”
“哈哈哈,吉安侯此去西蜀,必能建功!”
一代勋贵们都在里间饮酒作乐相谈甚欢,其他的勋贵二代则在外间闲谈饮茶。
一名满脸胡须的壮汉正坐在二楼雅间,两个颇有姿色的女仆跪坐在地,一左一右给他敲背按脚,这两个女仆左边的娇柔嫩弱,肤色白皙,玉手宛若无骨,我见犹怜,而左边那女仆则是饱满圆润,丰腴不可方物,媚眼如狐,正一边按着胡须壮汉的大腿,一边跟他眉来眼去。
而胡须壮汉也猥琐笑着,伸手抓着那左边圆润女仆揉捏。
此人是宁河王邓愈之子,申国公邓镇。
他身材魁梧健硕,虽说没有邓愈勇力,外貌却继承了邓愈高大威猛。
在这些二代军侯中,因为他妻子是李善长外孙女,所以邓镇可以算是李善长外孙女婿,如今随着李善长越来越受到圣上器重,邓镇的地位也水涨船高。
甚至于,如今手握大权的李景隆,徐辉祖等人,他都不甚放在眼里。
当年邓愈随军北征,一路打到极西之地,大明西南边军卫所将官,多是邓家老卒。
洪武十年,因为吐蕃劫掠乌斯藏来进贡的喇嘛和尚,导致朱元璋大怒。
朱元璋命邓愈和副将沐英一道率领精兵前去征讨吐蕃诸部,他和沐英分兵三路,从川藏进军,一路杀的吐蕃诸部人仰马翻,追杀敌人到昆仑山下,俘虏斩首数万人,缴获牛羊猪马数十万匹。
此战是华夏历史上,少有的汉人将领率军,从平原打入川藏高原的战役。
他们一路横扫各吐蕃头人部落,打的吐蕃各番部丢盔弃甲俯首称臣,当时川藏高原上最强大的三个家族连忙一同谴使求和,保证定时朝贡,并且为天兵提供粮草军马。
捎带着,还和察合台汗国的骑兵也交了交手。
诸佛头寺庙更是派出无数奴隶,沿途为明军提供军粮辎重。
此战开辟疆土数千里!
这一战,更是打出数十年的国威军威,一直持续了很多年,后来吐蕃诸部虽然偶有劫掠小打小闹,却多是一些不怕死的小部落头人擅自妄为,因为吐蕃底层百姓奴隶悍不畏死,并不惧怕死亡。
最强的三个大家族和大寺佛头连年朝贡,进献军马。
纵观整个华夏历史,在前世那个时空,也只有几百年之后乾隆时期的名将,福康安率军攻入尼泊尔首都能比,但那时的清朝火器更加犀利,且棉甲普遍,福康安率领的更是全部脱产的职业化军人,两者不可同日而语。
朱元璋见到捷报大喜,赐予邓愈王侯才能使用的红蟒蟒袍一件,玉带一围。
可惜邓愈也因为在高原受寒患了高原病,回来之后不久就病逝了。
因他此件大功,朱元璋认为彪炳史册,远迈汉唐武功,纵薛仁贵郭子仪也难建此奇功,便将邓愈追封为宁河王。
从此邓家全都得富贵,邓镇四个兄弟个个都是掌军指挥,两个妹妹,一个嫁给秦王朱慡为秦王侧妃,一个嫁给河南护卫指挥周巗。
除了李景隆徐辉祖那些领兵有实权的二代勋贵,申国公邓镇如今在诸二代王侯中隐隐坐着头一把交椅。
此刻,淮安侯华云龙之子华中,江国公吴良之子吴高,东丘郡侯花云之子花炜,都围绕在邓镇身边,每个人身边也都有女婢伺候,温香软玉,好不熟络。
“哥,你得给我做主啊!”
淮安侯华云龙之子华中焦心地对着邓镇说道,他在一边坐立不安,对绝美女婢也无甚兴趣。
“我在江西买了些良田,如今,如今上位搞均田屯田,我家数百顷良田都被分给军户佃户了,如今租子都收不上来,小弟快活不下去了。”
华中焦急不已。
这段时间,大明朝廷的均田,不仅仅涉及皇田,官田,军屯田也涉及了。
哪个勋贵手下,还没点良田打底。
毕竟,老子当年打仗牺牲流血,做儿子的囤点田地收收租子,这不是应该的嘛。
邓镇彪悍的脸颊上露出一丝和粗犷不符的狡黠,冷笑道:“怕什么。”
“谁均你的田,你就跟谁拼命!”
华中大惊。
他支支吾吾道:“可是,可是主持均田土改军屯田的,乃是曹国公啊……”
申国公邓镇又瞬间变成笑脸,哈哈哈大笑道:“你这小子,咱跟你开个玩笑,你不会真想去跟曹国公拼命吧,傻小子!”
“咱们那些商铺和买卖,都被搞成了皇私合营,朝廷参合了一脚分了不少钱不说,咱各地的良田,收的税,放的驴打滚儿利息,也少了太多。”
第(2/3)页